專題背景

台灣至今歷經多次的食安風暴,令民眾開始意識到台灣的食物安全問題,而其中一項受人注意的,則是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問題。因此近年來,越來越多農家為了給消費者能吃到天然無農藥的農作物,決意不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。
而同時於嘉義市,嘉義林管處與青農們有意保育雲嘉南獨有的瀕臨絕種動物--諸羅樹蛙,因此與不同組織合作,合力推廣友善耕作,以保護生態環境,重建諸羅樹蛙的棲息地。
背景資料

你有想過,有一天習以為常生活在身舅的小動物,會一種種接連的消失嗎?
這,就是現今的社會狀況。根據聯合國發布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」,100萬個物種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。
而台灣,目前有100多種脊椎動物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,植物則有將近1000種面臨危險,沿海濕地在過去50年來,已經消失超過60%。
如果我們都不再開始關注環境的話,未來就只剩下一片荒土。
作品簡介
綠色保育 友善耕作
讓“嘉”有諸羅樹蛙
羅樹蛙曾活在嘉義日常當中,可是由於過度使用農藥及開闢耕地,令棲地受到破壞而面臨絕種危機。因此當地農夫及組織推動對環境友善的耕作,以達至綠色保育。
至今,林管處推出認證標章給予通過審查的農友,證明青農們受到肯定,讓“嘉”有諸羅樹蛙。
受訪者

謝汶勳
畢業後曾嘗試大閘蟹的養殖,可是由於受到大陸低價進口的衝擊而最終結束,其後回到家族的竹筍園工作。為了讓消費者享用天然無害的竹筍,決意作出改變,使用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,亦合作推動保護諸羅樹蛙,是擁有“諸羅樹蛙友善棲地標章”的農友之一。

簡銓佑
曾奪TUCC泰國極限廚師佳作與全國茶餐冠軍等比賽佳績的廚師簡銓佑,因不捨家族多年的竹林及鳳梨園,決定接手經營。除了遵從長輩不使用農藥的方式外,更為了提升品質而研發不同的酵素來使用。如今他的農地更有多達12種青蛙,包括諸羅樹蛙,真正實現生態共存。

鐘文勝
十二位獲授證農友之一。受謝汶勳邀請一起建做諸羅樹蛙的有善棲地,亦因此而作出轉型為使用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。在轉型的過程中就算遇到不同的困難也會,亦不會放棄,因此而得到外界的肯定。

蘇家昌
十二位獲授證農友之一。通過慈心綠色保育認證,是率先加入綠色保育計畫的先驅者。自接手家族的筍園後,為了生態環境及讓消費者享用高品質的農產品,就開始採取自然農法,以不用藥、不施肥,利用人的工法進行培植,至今擁有頗豐的成果。

林嘉振
為大林鎮農會推廣部青農輔導員,同是亦是十二位獲授證農友之一。一直致力推動保育諸羅樹蛙,亦會協助青農們進行減少使用農藥,友善耕作土地,保護水資源。是農友們的最佳協助者之一。

黃瑞彰
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博士班畢業,現職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土壤肥料研究室的副研究員。認為要優良的農作物,先由培養土壤做起。致力推廣有機耕作,同時亦協助農友解決疑難,是農友們的最佳協助者之一。

團隊介紹

陳瀚霖
影片的攝影/剪接,專長為攝影及企劃。是Yotube頻道「隨意們」的創辦人,南台僑生,聯誼社社長。興趣是看電影和攝影。

楊偉鏗
是影片的企劃/撰稿,專長為燈光、企劃及劇本。曾就讀影視文憑。畢業後在電視台及大學工作。現於台灣進修,希望能在台灣發揮自己的創意。
花絮






